原标题:【赣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健康防护知识问答
导读:
问题1.幼小的孩子在家里待不住,能不能进行适当的户外活动?比如社区里的游乐等设施可不可以接触? 游玩时请家长一定要做到有效的看护,家长要看住孩子,孩子的手喜欢到处去摸、去...
问题1.幼小的孩子在家里待不住,能不能进行适当的户外活动?比如社区里的游乐等设施可不可以接触?
游玩时请家长一定要做到有效的看护,家长要看住孩子,孩子的手喜欢到处去摸、去碰,碰了之后喜欢在自己的眼睛、嘴或者是脸上去摸,一些小宝宝还喜欢用自己的嘴舔一些东西,这种情况一是要看住,二是要及时制止;
在给孩子佩戴口罩时会遇到困难,孩子不愿意戴口罩原因很多,有时候觉得戴得比较憋闷,喘不过气来,不舒服,有的孩子就是觉得戴口罩害怕、不好看,口罩的带子勒了耳朵,不喜欢;
对于大一点的孩子,可以讲故事或者是讲道理的方法,直接告诉孩子,为什么现阶段要戴口罩,如果不戴口罩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
对于一些低龄的孩子,可以采取一些办法,比如做游戏,讲故事,做一些相互的角色扮演,让孩子给玩具戴口罩,家长和孩子一起对着镜子戴口罩,反复多做几次,绝大多数孩子都是能够接受的;
流行性感冒其实不是一个普通的感冒,是呼吸道传染病,是由于流感病毒所导致的,包括甲型流感病毒和乙型流感病毒;
普通感冒大家都得过,通常会有鼻塞、流鼻涕、打喷嚷的症状,可能会有发烧,这种发烧一般是低中度发烧,时间1-3天,基本3-5天就可以自愈,感冒很少会有全身肌肉疼痛或者乏力的全身症状;
流行性感冒有非常明显的发烧,常常是高热,这种热程相对比较长,一般是3-5天,大概在一周左右才能自愈,流感最主要的是常常伴有全身症状,包括全身肌肉疼痛、乏力、头痛的情况;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因为现在儿童病例数量有限,目前已经确诊的病例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咳嗽、乏力,可以有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临床诊断、疑似病例非常依靠流行病学史,家长带孩子就诊时,一定要如实提供病史,才能更快更准确地进行正确诊断。
普通感冒全年龄段的人群都易感,因为没有并发症,所以严重程度也非常低,很少见到严重的并发症,几乎没有什么致死病例;
流行性感冒虽然是全人群易感,但是有一些危重症,流感是有高危人群的,如小于5岁的儿童,尤其是小于2岁的儿童,有免疫抑制的儿童,患有慢性基础病的儿童,都是属于流感的高危人群,而且流感可以引起全身各个系统的并发症,而且流感可以致死,致死的主要原因是严重的并发症;
要警惕,莫恐慌,勤洗手,戴口罩,别乱摸,多通风,不扎堆,少闲逛,多锻炼,重营养,不舒服,早发现,若接触,还发热,发热门诊去就诊。对医生,不隐瞒,放轻松,遵医嘱,你我他,齐防护,好心情才能赢。
给宝宝的衣着应该是适中的,不要觉得是冬季就使劲去捂,有的家长想锻炼孩子的耐冷能力而穿的过少,穿着应该适中,既不要捂热也不能着凉。
给孩子喂食时,不要用嘴吹食物,也不要用嘴尝试食物再喂给孩子,更不要用嘴咀嚼完食物再喂给孩子;
要提醒家长,常常会忽略自已的手机和钥匙,而且经常会把自己的手机和钥匙给孩子玩,别忘了手机和钥匙都应该进行清洁消毒,可以用含酒精的消毒剂擦拭一下,或者用酒精棉片擦拭清洁一下这些物品;
家里也要做到定期的通风,一般每天要定期通风2-3次,每次大概20-30分钟,但是通风时一定把孩子移出通风的房间,别让孩子着凉,可以一间房间、一间房间的做好通风;
如果家长有呼吸道的感染,包括感冒了,或者有一些别的症状等,一定别忘了戴口罩,要做好适当的居家隔离。
在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流行期间,如果发热前14天内家长和/或孩子有武汉地区或其他有本地病例持续传播地区的旅行史或者居住史,
或者是发病前14天内曾接触过来自武汉或其他有本地病例持续传播地区的发热、或者是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
带孩子就诊时,除了要加强个人防护以外,一定要如实向医生提供病史,千万不要隐瞒,这样才能让孩子得到更快更准确的诊治。
在当前的情况下,关于疫苗接种和慢性病复诊去还是不去。因为新型冠状病毒的流行,不想带孩子到人员密集的地方,另外一方面又怕延迟接种或者延迟就诊可能会影响孩子的病情;
对于疫苗接种,建议家长一定要关注当地儿童预防接种门诊的工作动态,和预防接种门诊医生去沟通孩子的具体情况,建议单独预约,分散接种;
有一些会需要连续接种的疫苗,短时间、暂时的中断并不会导致之前接种的疫苗都白种了,只需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早补种中断的这一剂就可以了;
但是要提醒家长,有一些疫苗是不能延迟接种的,比如狂犬病疫苗,如果被咬伤了,要求当天一定要去接种狂犬病疫苗的,是不能延迟接种的;
还要提醒家长,因为现在是冬季,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除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以外,其实还有其他的呼吸道传染病,包括流感,包括麻疹这些疾病,如果孩子因为某些特殊情况不能及时接种疫苗,请家长减少孩子的外出,加强防护,避免孩子被感染;
关于慢性病的孩子什么时候复诊,如果孩子有慢性病,一定不要擅自决定不去复诊,是否复诊的前提一定是基于主治医生对孩子病情判断的基础上;
现在资讯方式很发达,家长可以通过线上和医生进行交流沟通,医生也能够通过线上对孩子的疾病进行监测评估,对孩子的治疗情况进行判断,同时保证治疗的延续性和有效性,这种情况下,可以减少去医院复诊的次数;
有时也可以在主治医生的指导下,就近去完成一些必须要做的检查项目,然后通过线上传递给主治医生,让主治医生指导下一步的治疗;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