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

学前儿童个性发展与培养的研究

原标题:学前儿童个性发展与培养的研究

导读:

  学前儿童个性发展与培养的研究_育儿理论经验_幼儿教育_教育专区。学前儿童个性发展与培养的研究 ——小班幼儿的个性发展与培养 淮安市实天津路小学幼儿园 张佳佳 摘要:个性,广...

  学前儿童个性发展与培养的研究_育儿理论经验_幼儿教育_教育专区。学前儿童个性发展与培养的研究 ——小班幼儿的个性发展与培养 淮安市实天津路小学幼儿园 张佳佳 摘要:个性,广义上说,就是一个人意识的倾向和各种稳定的心理从而具有独特 的心理特征。狭义上说,个性就指一

  学前儿童个性发展与培养的研究 ——小班幼儿的个性发展与培养 淮安市实天津路小学幼儿园 张佳佳 摘要:个性,广义上说,就是一个人意识的倾向和各种稳定的心理从而具有独特 的心理特征。狭义上说,个性就指一个人心理面貌中与共性相对的个别性,通常 大家经常说的能力特征, 兴趣爱好等都属于个性发展范围内。由于个体之间在心 理上存在很大差别, 每个人才之所以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个体的独特性只有和 群体的丰富相结合才能得以显示。简而言之,个性就是个体的心理特色。正因为 个性是如此重要, 发挥个性才成为当今社会各国普遍形成的一种教育观念,也成 为了各国现在教育改革的一种趋势。个性发展也存在关键期,幼儿时期是个性形 成与发展最关键极为重要的时期。这样,幼儿教育要发展幼儿个性的任务就显得 更加重要了。 小班幼儿的个性发展变化比较快属于不稳定期,而在这个时候才是 培养幼儿良好个性发展的黄金期阶段,中国有句俗话说:“三岁看到大,六岁看 到老。 ” 这也说明了学龄前幼儿的个性发展与培养对幼儿的一生都有着极大的影 响。 而针对现在社会我们的幼儿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的个性发展也日益趋势 于以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不善于倾听、更不愿意与人交流等。鉴与此我们应该 更多的研究讨论出关于学前幼儿个性发展与培养的良策。 关键词: 个性 个性教育 关键期 一、 什么是个性教育 许多研究表明:良好的个性就是一个优秀人士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更是一 个人心里健康的重要标志。从古到今,任何一个成功者,没有一个人不是在良好 个性的支配下,经过克服重重困难、百折不挠才取得了今天事业上成功的呢!正 如爱因斯坦所说:“优秀的性格和钢铁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为重要...... 智力上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性格的伟大”。 此外,培养人的个性也已成 为当今社会各国普遍形成的一种良好的教育观念, 也成为各国教育改革的一大趋 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中明确指出,“现代教育都重视个人,注 意一个人的能力, 他的心理结构以及他的兴趣、动机和需要??这个受教育的个 人在他自己的教育中日益起着积极主动的作用。”可见,未来人才的一个重要特 征不仅要具有健康的个性、也要具备丰富的个性。 而目前, 我国大量独生子女的个性品质却出现了令人担忧的情况。有的幼儿 自尊水平比较低, 自信心极差; 有的幼儿胆小如鼠, 做任何事都缺乏独立性意识; 还有的幼儿缺乏合作意识,不会与人交往,更重要的是没有同情心,有的甚至还 有极强破坏性行为和攻击性行为等等,我们班现在具有破坏行为的幼儿挺多,这 都是一些令人非常“棘手”的问题。 但是, 我们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我们的目的就是要让每一位幼儿从小都有 一个健康向上、活泼开朗的个性品质:比如说做事要有信心、有主见,能敢于面 对困难,不怕吃苦,更能勇于创新并坚持到底;以及关心他人,互帮互助、具有 责任心、 懂得礼让等良好的道德意识和道德情感。我们要让我们的孩子成为一个 身心极为健康的孩子,成为一个能在将来的激烈竟争中站稳脚步的孩子! 二、幼儿个性教育的现状 如果我们每顿饭都吃同一种东西, 你还会很感兴趣吗?即使是制作得再精美 的菜肴也会让人索然无味;当我们欣赏一个画展,如果每一幅画都是千篇一律, 即使画得再美也会让人厌倦。成人的世界如此,孩子的世界更是如此。因此老师 应做一名画师,他笔下的孩子都应具有不同的个性,而不应只做一名画匠,把每 个孩子都画成同一个样子。有时,我们会在不经意中对孩子们这样说:你们都 应该 xx 小朋友那样,看他坐得多好看,看他想出的办法多聪明。其实,我们有 什么理由要求其他的孩子都跟同一个孩子一样呢。每个孩子都有他不同的个性, 不同的想法。 教师要帮助幼儿形成自己的个性, 才能让孩子充分发挥出他的潜能。 我现在所在班级是小班刚升入中班,在小班刚来的时候,我班的幼儿有好几 个还在包着尿不湿,自理能力也很差,有的孩子还不会说普通话,更别说所谓的 幼儿个性了,家长过多的包办了孩子的一切,孩子只会听从命令服从命令,有一 个叫思思的小女孩,孩子长的很可爱,而且也不哭闹,一天除了自己安静的坐着 以外什么都不会,你说“思思吃饭了哦!”她就对你哦一下,几分钟后看到的还 是坐在那里,“思思你饿吗?”“恩”,就这样僵持着,直到我帮她把椅子搬到 桌子前,把碗拿到她面前,看上去似乎有点饿了,但还是不动,在做什么呢?当 然是等喂饭呀,整整一个学期,都是如此。无论和家长怎么沟通也没有用,孩子 完全像个漂亮的机器娃娃一样走着家长给的路线, 哪里还有发挥幼儿个性的空间 呢。 就上述说的那个女孩思思, 其实我们发现这个孩子还是很要强的,并且她对 音乐乐感很有天赋,有着一付天生的好嗓子,然而家长遏制了她的这种天赋,拼 命让孩子学画画、学舞蹈,反而越学越差,越学孩子越厌恶,索性她就不动,那 么漂亮的一个小姑娘到了今年中班的时候成了什么也不做的小胖墩, 现在她的父 母正在为孩子的减肥而烦恼,如果当初按照孩子自己本身的个性加以指导发展, 而不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到孩子身上。。。。。。没有这么多的可是,所以培养 幼儿的健康、丰富的个性是多么重要的。 正因为个性是如此重要, 发挥个性已成为当今社会各国普遍形成的一种教育 观念,也成为各国教育改革的一大趋势。所有现在的教育都重视个人了,关注一 个人的能力, 他的心理结构以及他的兴趣爱好、动机和需要??而受教育的这个 人在他自己的教育中日益起着积极主动的作用。” 三、对幼儿个性教育的看法 在我国,幼儿教育是属于基础教育,同样要承担培养,发展个性的任务。但 是现在的社会已经使幼儿失去了太多的锻炼机会,全是由大人一手包办,久而久 之幼儿完全失去了自己独特的个性, 像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幼儿大多数都是依赖 性很强,与同伴交流能力很差,以自我为中心,如果纵容这种个性成长下去,那 么未来的孩子们在社会生存就会很困难,不能承受失败,受挫能力会很差,为什 么现在我国的孩子自杀事件越来越多了,就是没有重视幼儿时期的个性教育。 (一)多给幼儿一点自由和主动权 做为老师我们不能用死板的纪律来约束幼儿,给幼儿增加压力,应该让幼儿 根据自己的愿望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让幼 儿在愉悦轻松的生活中接受教育,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要把集体、分组、个人 的活动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二)如何充分发挥游戏活动中主导的特殊作用 游戏会给孩子带来愉快的情绪体验。在游戏中,幼儿是最开心的,没有心理 压力,可以展开丰富的想象,逼真地扮演着各种成人在生活中的角色。我们老师 比较注重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的想象能力, 引导幼儿的创造力。 例如: 鼓励幼儿在游戏中遇到困难时, 要自己去想办法解决问题,学会与同伴协商角色 分配。每一个小小的“成功”,都会使孩子产生愉悦心情,激起幼儿自信心,增 强独立性和坚强性。 (三)给幼儿创造与伙伴交往的机会,发挥小伙伴的作用 许多心理学家研究指出:进入幼儿期后,孩子便开始与别的孩子玩耍,模仿 小朋友的行为习惯,同伴间成了他们评价的参照物。例如:我们在户外活动时或 共同摘草莓我们组织非同龄伙伴共同游戏、自由交谈。通过每个月这些活动的开 展,幼儿的交往能力大有提升。也促进了幼儿自我意识的形成,对自己的一些行 为控制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四)多多组织幼儿参与讨论活动 多组织幼儿进行讨论, 而不是直接给幼儿答案, 能够促进幼儿独立性的发展。 幼儿受身心发展水平限制,认知能力、分析判断能力、自我评价能力这些能力都 会是最初形成阶段, 行为较多的是受成人等外部条件的影响,比成人可能表现出 更多的是顺从型。1 岁前儿童的一切行为是依赖成人而实现的,这个时期的儿童 表达自己的愿望,一般也不抵抗成人的意思。可是 3 岁左右儿童,出现了独立性 的需要,主要表现在要求“自己来干”的动作,什么事情都想自己做无论能不能 做。根据幼儿的特点,促进幼儿独特性的发展,现在就是需要把握从顺从向独立 性转化的过度环节。 而互相讨论是在轻松氛围下进行的,这样幼儿不仅没有心理 压力, 又能得到应有的锻炼, 还会形成健康的气氛, 从而促进幼儿独立性的发展。 (五)如何了解幼儿个性差异及其原因,应采取怎样措施 幼儿时期的个性虽然刚开始形成发展,但在爱好、兴趣、气质能力等方面还 是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因此,简单的个性培养,不仅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反 而会在一定程度上伤害或阻碍幼儿个性发展。 教师必须要对每个幼儿的个性特点 做深入的观察和分析:然后,根据幼儿的不同个性特点,制定不同的培养目标和 措施。例如:对胆小缺乏自信心的幼儿,应该对幼儿多多鼓励、多给他们更多的 爱,多创造机会设法让他们去尝试解决问题,以使他们获得成功体验。多表扬他 们,增进幼儿的自信心和独立性,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上进心,使每个幼 儿都在不同的起跑点上自信满满、嬉戏和学习。 (六)如何加强家园互动 家长资源是幼儿园与一个家庭沟通的纽带,所以家庭与幼儿园的教育要求、 教育环境尽可能的要保持一致。创办家长学校,采取园长讲座、现场活动、家长 半日开放活动、 亲子活动等等, 让家长了解关于培养幼儿良好个性的重要意义以 及个性培养要求与方法等知识, 提高家长的整体素质,幼儿个性的形成是一条及 其漫长的过程, 幼儿在家里的时间毕竟比在幼儿园的时间要多一些。家长的培养 极其重要。因此,应加强家园合作教育,潜移默化,持之以恒的培养。 四、幼儿个性教育后的思考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 我感到幼儿个性发展和培养,关键是教师是否能够认 识和驾驭幼儿在这个领域中成长规律,另外家长的配合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对 于良好的个性在老师的教育中能够形成, 那么也要在家长的手中进行巩固才能把 根扎的更牢了,都是为了孩子,我们愿在这片土地上继续勤劳耕耘,让孩子们活 泼、健康、全面成长的同时,培养他们的个性,使每个儿童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 发展, 但现实中家长工作的难度远远的超过我们的预计,所以是否在培养幼儿的 个性之前先来矫正家长的教育观,这是这次研究之后对我带来的最大困惑。 五、参考资料 ( 1)陈学法 . 个性培养与素质教育 . 教育研究 .1998.3. ( 2)王天一 .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理论体系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2. ( 3)柳斌 . 素质教育的理论探讨 ( 序 ).中国和平出版社 .1996. (4)期刊《学前教育》、《早期教育》、2001-2010

返回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共49人参与)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