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

超常儿童有哪几种心理表现?

原标题:超常儿童有哪几种心理表现?

导读:

  一方面,他们对自己期望和要求过高。超常儿童追求卓越,学习优异,但这也使他们在无法尽如人意时,容易受伤害,造成内心的冲突与不协调。他们在行为上关注细节,稍有一点事情做得不够好...

  一方面,他们对自己期望和要求过高。超常儿童追求卓越,学习优异,但这也使他们在无法尽如人意时,容易受伤害,造成内心的冲突与不协调。他们在行为上关注细节,稍有一点事情做得不够好,便惴惴不安,严重的甚至出现强迫症。已经很优秀,但是还是不满意,没有成就感,这些现象似乎成了超常儿童的通病。另一方面,他们对他人和环境的期望过高。 一些超常儿童对正常的生活环境和现象不满意,他们在学校中体验更多的是不满和不快,缺少幸福感和快乐感。

  一方面,超常儿童在对自我的认识和评价上,往往容易只关注不足和弱点,对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却视而不见。关注消极面还表现在:经常担心会发生不尽如人意或令人害。怕的事,不能容忍自己的失败等。另一方面,很多超常儿童在家长和社会舆论的影响下,产生强烈的优越感。很多超常儿童有自我为中心的倾向,甚至专横、唯我独尊。总觉得自己很特殊,和普通同学不一样,这样容易造成他们在同伴中孤立,没有朋友。

  常超儿童有时会过分注重自己的形象和在意他人的评价。一方面,这些超常儿童过于追求完美使得他们很在意他人的评价,总想给别人留下好印象;另一方面,他们过分关注自己的消极面使得在与人交往中对自己的举止不满意,有时候为了避免偏差,甚至减少和别人的交往,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孤独感。

  超常儿童通常环境适应能力较差,由于所处的环境(即时间、地点、空间、人员)的特殊性,往往会给他们带来心理的不适,从而造成其学习和精神上的障碍。例如,少年班是高手如林之地,竞争相当激烈,大多数超常儿童在进入少年班的初期,往往会觉得很难适应环境。他们会对教学管理、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思维方法、竞争环境等方面表现出不适。大学生活需要的高度自觉、高度自主、高效率、快节奏以及强烈的竞争意识给每位超常儿童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有的经过拼搏学有所成;有的怎么也拼不上去,于是产生了自我封闭、嫉妒、骄傲或自卑等心理状态;有的则出现了焦虑、失眠、神经衰弱以至休学、留级,退出少年班的现象时有发生。

  人际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心理和行为的沟通过程,是超常儿童最为困扰的心理问题之一。虽然超常儿童在智力和学业方面有很多超常之处,但他们普遍存在着人际交往障碍,如自我中心、我行我素、没有礼貌等。

  在正常儿童中也会出现持续时间和强度不同的人格缺陷及人格障碍,但是在超常儿童身上,人格缺陷和障碍往往表现得更为明显。超常儿童往往会表现出如下人格缺陷或障碍:

  家庭教养方式和个人原因都会造成超常儿童在生活中和心理上的过度信赖。有些超常儿童不论遇到大事小事总是会说:“爸爸妈妈(或老师)没有这么说,这样不行。

  超常儿童通常都会表现出行为古怪、冷漠、行为隐匿等行为特征。如某超常儿童极不合群,每天天不亮离开宿舍,熄灯后才返回,也不和同学们交流,每天我行我素。

  上述人格缺陷虽然暂时没有发展成为严重的人格障碍,但会导致各种心理问题、心理疾患以及人际关系的紧张或者学业的失败。

返回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共53人参与)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