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如何培养孩子的好习惯?—中国教育在线社区—中国教育在线
导读:
任何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离不开教育,而教育就是培养人的良好习惯。家庭是教育的最好教室,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 父母的第一责任是教育孩子,而教育孩子的第一位就是培养孩子的...
任何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离不开教育,而教育就是培养人的良好习惯。家庭是教育的最好教室,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
父母的第一责任是教育孩子,而教育孩子的第一位就是培养孩子的好习惯。教育孩子,先从做一个好父母开始,做好父母,先从
习惯,是每个人的平素状态,有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更有思行模式;习惯是一种程序,习惯是一种方法,习惯更是一种态度;
习惯是一种程序,习惯是一种方法,习惯更是一种态度;好的习惯,是孩子学习进步的基础。习惯是一个人最重要的、最稳定的素质。
任何一种能力的形成都是养成好习惯的结果。好习惯是健康人格的基础,是成功人生的根本,更是成功的捷径。
许许多多的事例表明:不同的习惯是成功和失败的分水岭,好习惯是开启成功大门的要素,而坏习惯则会导向失败的歧途。
有位教育家说:“习惯就仿佛是一条缆绳,我们每日为它缠上一股新索,不要多久就会变得牢不可破”……[详情]
美国心理学巨匠威廉·詹姆斯有一段对习惯的经典注释:“种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行为;种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种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
生活中的困难以及一些家庭大事有时可以和孩子商量商量,对孩子的爱要稳定,不要一会儿晴,一会儿阴。多与孩子孩子沟通,了解孩子,与孩子同行。
孩子越小,可塑性越强,越容易塑造。所以孩子的好习惯要尽早培养,不要等到孩子年龄大了,已经养成了许多不良习惯了,再想着去改变,那就晚了。
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适时为孩子确立规矩。无规矩不成方圆。孩子二至三岁时,家长就应该给他立下规矩,诸如玩完玩具必须放回原处,否则就没收玩具。
家长不要替孩子做他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应该有意识的从小锻炼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一些小件的衣物锻炼由孩子自己去洗。要孩子做家务的目的,并非仅是要把繁琐的工作做好,或教孩子“如何去做”。厨房整洁的重要性,比不上发展孩子的责任感、自立能力、自尊心、自信心和办事能力,因为这些都是健康人格的基础。
只有肥沃的土壤才能长出好庄稼,只有良好的家庭环境才可能培养出智力优秀、聪明活泼的孩子。首先,父母要以身作则,热爱学习。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身教重于言教。若父母督促孩子要努力学习,而自已却常常通宵达旦地打麻将。
近年国家一直在提教育均衡发展,教育部门三令五申,不准办重点学校、重点班,重点学校的牌摘了,重点班的“名”没了,但择校却是愈演愈烈,这是为什么呢?3月12日南开大学校长龚克做客人民网时表示,“叫不叫重点学校老百姓心中有数”!所以,教育均衡不能玩文字游戏,要下真功夫!
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可分为两类:一类用“要怎样做”、“会怎么做”、“尊重和尊敬谁”等句式表达的行为,这是好的行为,应该要求孩子不折不扣地认真去做;另一类用“不做什么”、“不能怎样做”等句式表达,这些被“不”、“不能”等词语所限定的行为,皆属于不好或是有危险性的行为,要让孩子知其危害,彻底杜绝和消除。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