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

圆桌快评 视评:法治倒逼养成垃分好习惯

原标题:圆桌快评 视评:法治倒逼养成垃分好习惯

导读:

  6月1日起,《苏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正式实施,意味着苏州生活垃圾分类被正式纳入法治框架,苏州市生活垃圾分类进入“强制时代”。  生活垃圾分类是习关心关注的“关键小事”...

  6月1日起,《苏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正式实施,意味着苏州生活垃圾分类被正式纳入法治框架,苏州市生活垃圾分类进入“强制时代”。

  生活垃圾分类是习关心关注的“关键小事”。早在2017年,苏州市就被确立为全国首批46个垃圾分类试点城市之一。之后的几年,苏州市积极探索生活垃圾分类,创新摸索出“撤桶并点、定时定点”和党建引领、政府推动、部门联动、全面发动、全民互动“一领四动”垃圾分类模式,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取得了显著成效,也给其他城市提供了“苏州样板”。

  在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置四大环节中,投放环节是最基础、最关键的环节,是实行分类收运、分类处置的前提条件。同时,投放环节涉及到千家万户,涉及到人们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生活习惯的改变,是生活垃圾分类链条中最难的环节。

  在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中,因缺乏“硬性”要求,不少单位和市民拒绝垃圾分类,乱投放现象依然存在,影响了全市生活垃圾分类的整体成效。从垃圾分类经验相对成熟的日本、德国、新加坡等国家来看,是否将其纳入法制轨道决定了最终成效。出台并实施《苏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对拒不垃圾分类的单位和个人实施行政处罚,是完善生活垃圾分类闭环管理链条的必行之路,是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要求逐渐变“硬”的必然要求。

  去年7月份,上海市实施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之后,每天早晨“你是什么垃圾?”成为街头巷尾市民的问候语。当时,不少市民调侃“因为懒得丢垃圾,所以尽量不要生产垃圾,所以少吃.”“吃饭10分钟,分类半小时”。市民们觉得垃圾分类给大家生活造成了很多不便。现在来看,正是当时的种种的“不便”,才让广大市民形成了分类习惯的种种“方便”。

  根据习惯养成理论,2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我们需要在全体市民了解垃圾分类、知道如何垃圾分类的基础上,继续完善垃圾分类的各项措配套施,引导广大市民广泛参与垃圾分类工作。同时,充分利用法治手段,倒逼拒不分类的少数市民、单位进行垃圾分类。

  当前,不少人经历此次疫情,更加认识到环境卫生的重要性。疫情防控为垃圾分类提供了良好环境,创造了有利条件。我们需要以“疫后”为契机,以“法治”为保障,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制措施,倒逼市民养成垃圾分类习惯,让垃圾分类成为市民生活的一部分,成为现代都市生活的一种新时尚。

  只有每位市民都投身其中、当好主角,才能让垃圾分类从“强制”走向“自觉”、从“被动”走向“主动”、从“观念共识”走向“行动共识”,让绿色习惯成为苏州人的时尚标签,让苏州跑出垃圾分类的“加速度”。

  苏ICP备12032443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571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518

  新蕾作文投稿: 苏州日报《沧浪》副刊投稿: 苏州日报小说版投稿: 姑苏晚报《怡园》副刊投稿:

返回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共58人参与)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