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

体能概念整理

原标题:体能概念整理

导读:

  体质是身体的质量,体能是体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能的发展程度是衡量体质的重要指标,体质的外延除了身体形态、机能、身体素质外,还包括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体质的外延要大于体能...

  体质是身体的质量,体能是体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能的发展程度是衡量体质的重要指标,体质的外延除了身体形态、机能、身体素质外,还包括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体质的外延要大于体能的外延,体能是体质的属概念。

  体能是人体的各个器官、系统的机能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的能力;体能是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身体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包括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运动素质三部分。身体形态和机能是体能的物质基础,运动素质是体能的外在表现,它是体能的核心,表现为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和灵敏等素质。人体的健康水平,心理、技战术水平以及外界环境条件等因素都和体能的发挥和利用有关。结合《2011版的体育健康课程标准》,我们可以将体能的外延进行拓展,把体能分为与健康有关的体能和与运动有关的体能,前者包括心肺耐力,肌肉耐力,身体成分,柔韧性等,后者包括从事体育活动时身体所需的力量、速度、柔韧、协调、灵敏、心肺耐力、健身能力素质。根据不同内容的不同,又可以将体能分为一般体能和专项体能。总之,运动素质是体能的核心,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身体的五大素质。

  灵敏素质:是人体表现出来的快速随机应变的能力,是一种较复杂的素质,它既与神经的灵敏性反应有关,又与力量、速度、协调性等素质有密切关系,因此可以说他是一项综合性身体素质,人在运动过程中,随时需要迅速判断方位,不断的改变和控制身体姿势,维持平衡,适应瞬间的条件变化。所以灵敏素质在对抗性和技巧性很高的运动中,十分重要。包括协调、反应、平衡,举例:一般先练习各种项目的基本功和基本技术,不断改变练习的条件、环境。根据不同信号快速的变换动作练习,如躲闪、追逐、钻、跨、绕、变速等形式,发展灵敏性练习应在体力比较充沛时进行。

  柔韧素质:是大幅度完成动作的能力。取决于有关肌肉、韧带的弹性和关节活动范围,也取决于神经支配肌肉的紧张与放松的协调能力。参加各种体育运动,柔韧是必备的身体素质。柔韧是变现身体各部位优美姿态,提高动作质量的重要条件。良好的柔韧性不仅可以使人体动作灵活,而且也可以减少损伤。

  速度素质:是指人体进行快速运动的能力,即在单位时间内迅速完成某一动作或通过某一段距离的能力,经常从事各种速度练习,可以提高大脑皮层兴奋、抑制过程转换的灵活性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协调性,能提高呼吸、循环系统活动的能力,对发展身体,增强体质和掌握动作技术都有重要作用。根据速度的表现形式可分为反应速度、动作速度、位移速度。反应速度一般是指人体遇到突然情况变化或刺激发生反应的快慢。动作速度是指人体完成单个动作或成套动作的快慢,如:提高运动员的起跳速度,动作速度常用频率的高低来表示完成动作速度的快慢。位移速度是人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如竞走、跑、游泳等项目。速度耐力是指人体保持较长时间内快速运动的能力。如一个人跑100米时,第一次用13秒,接着跑3-5个100米,每次都接近13秒完成,这说明他具有一定的速度耐力,相反,若越跑越慢,则说明速度耐力较差。要想取得很好的速度,必须发展,增强肌肉力量,提高肌肉的紧张与放松的协调性。练习时,选择一些动作频率和反应速度快的练习,与灵敏素质练习结合的快速改变身体姿势的练习,与耐力素质练习类似的往返跑、接力跑、定时跑、变速跑等练习。少年儿童时期,是发展速度素质的良好时期,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速度素质的提高,不像力量素质提高的那么快,尤其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还会出现停顿状态,这是正常的,不能性急,不能间断,要有耐心坚持下去,最好在情绪高涨时练习,易取得良好的效果。由于速度练习,精神高度集中,肌肉快速收缩,练习强度大,很容易疲劳,所以内容不要安排太多,时间不宜过长。

  力量素质:是指肌肉紧张或收缩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能力。按肌肉收缩可以分为静力性力量和动力性力量两种,静力性力量是指肌肉做等长收缩,肢体不产生明显的位移。如体操中的倒立、悬垂、平衡等静止动作。动力性力量是指肌肉做等张收缩或拉长,肢体或身体某部产生明显的位移,或推动别的物体进行运动。如引体向上、推铅球、挺身式跳远等。动力性力量又分为重量性力量(举重物)和速度性力量(投掷、踢球)两种。在最短的时间内,表现出最大的力量的能力称为爆发力,如投掷出手时的力量,起跳蹬地的力量。可以通过增加参与活动肌纤维数量和使肌纤维加粗、体积增大两种方式来发展力量。训练方法一般靠克服外界阻力和克服自身体重来进行练习,小学阶段建议多使用克服自身重量来发展,不建议过多的负重(轻物可以)。一般多安排些活动性力量练习(快速用力)的中、小力量负荷练习。做力量练习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尽一切可能防止,减少运动损伤,力量练习后要做放松练习,以便更快消除疲劳,身体各部位的力量素质练习应交替进行,练习形式要多样,应重视少年儿童身体各部位力量的全面发展。

  耐力素质:是指人体长时间技能性肌肉活动的能力,也可看做对抗疲劳的能力,耐力素质对其它各项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肌肉工作引起疲劳后,其它素质如速度、力量、灵敏也都要降低。耐力分为一般耐力、专项耐力。一般耐力是人体长时间进行中等强度肌肉活动的能力,一般耐力是基础。专项耐力是指坚持完成各项运动的活动能力,专项的表现各不相同,通常分为速度耐力、力量耐力、灵敏耐力。发展途径有两种,一个是增强肌肉力量,提高肌肉耐力的训练;另一个是改善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提高心肺的功能。因此发展耐力不但与肌肉量、耐力有关,而且与人的心肺功能关系密切,在发展肌肉耐力的同时,要重视心肺功能的锻炼。在室外进行长时间的走、跑(定时跑、变速跑、反复跑、越野跑)、跳绳(定时、定数练习)、爬山、中长距离游泳及各种球类活动。少年儿童应以有氧耐力为主,但要注意正在成长发育,容易疲劳,要量力而行,因人而异,必须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运动时间、距离和强度。

  各种身体素质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要注意素质的全面发展,特别是素质发展的“敏感期”应当有所侧重才能取得显著效果。

  人体的任何肢体运动首先要涉及到启动快慢和必须克服阻力,至少要克服关节阻力对抗肌的阻力和机体的重力。然后,要涉及到动作速度和位移速度,动作的幅度、难度、准确度和协调性,以及保持这些能力不变的耐力和体力。所以启动速度抗阻力能力,动作速度和位移速度,动作的幅度、难度、准确度、协调性、耐力和体力,就是人体具体的基本的运动能力。

  身体的五大素质是通过走、跑、跳、投、爬、钻、跨、绕、滚等身体基本活动能力的练习展现出来的,如灵敏素质的发展通过不同信号的变向跑、连续并脚跳、转身、钻过、绕过等练习内容来练习。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返回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共11人参与)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