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首届“互联网+教育新生态与学科核心素养”云峰会开幕
导读:
为促进“互联网+”与学科教学的常态深度融合,提升教师信息素养,8月3日,由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主办、中小学专业委员会承办、一起教育科技协办的首届“互联网+教育新生态与学科核心素...
为促进“互联网+”与学科教学的常态深度融合,提升教师信息素养,8月3日,由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主办、中小学专业委员会承办、一起教育科技协办的首届“互联网+教育新生态与学科核心素养”云峰会在线召开。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民进中央朱永新,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高等教育研究院名誉院长钟秉林,一起教育科技创始人兼CEO刘畅,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程晓堂等教育界知名人士作主题分享。
今年疫情客观促进了在线教育的发展,此次峰会嘉宾围绕着互联网+教育新生态构建与学科核心素养两大主题展开。
朱永新表示,未来的教育新生态就是学习中心,它是“互联网+”的新教育景观。他认为,未来学习中心是一个全面的结构性大变革,学校和非学校、公办和民办、国内和国外的鸿沟,各个教育阶段的鸿沟都将被打破。教育会成为一个更加开放、更加多元、更具有选择性的教育新景观。
钟秉林表示,随着大数据、AR、AI等先进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和教育教学融合领域的拓宽,这将对学校教育带来新的冲击和挑战。他认为,新的挑战也是新的机遇,教师、教研员、校长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一定要保持敏锐的目光。不仅要密切跟踪教育教学和信息技术的融合发展,还要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进行多样化的积极探索,保持理性、严谨求实的态度。
刘畅带来了《助力线上线下教育教学的融合发展》主题演讲,他认为智慧教育的本质是一个强大的内容库,包含了丰富的数据标签体系和数据汇总能力。最终这些学习数据将会成为智慧教学、个性化管理、智慧教育管理和综合素质评价的基础,从而形成打通课内课外、课前课中课后、线下与线上,成为一个整体的学习场景。
程晓堂作为专业嘉宾带来了《教研员如何给英语课堂教学把脉》,他认为教研员不能坐在办公室,而是要深入到课堂当中。在评课的时候要用正确的英语教学理念、方法为依据,避免以个人的偏好或错误的理念、方法评判课堂教学。程教授还在直播中分享了自己几十年在英语教育方面的心得体会。
首届“互联网+教育新生态与学科核心素养”云峰会采用公益直播方式,吸引了全国各地数万名一线老师通过直播平台聆听,并沟通交流。技术手段上,为了更好的营造线上课堂氛围,本次峰会采用了绿幕在线直播方式,通过技术手段将电子课件与讲师融合,全方位打造沉浸式教研、互动、讨论体验与教学实例探究,打造真正的“互联网+”背景下教育教学变革引领与融合发展。
在现场,资深教育专家的教研锦囊与新颖的授课方式相互碰撞,教育界大咖之间前沿观点相互启发,直播间从开始到结束讨论热烈,刷屏不断。程教授的演讲深入浅出,将英语教学的要点蕴含其中。他讲到英语教学一定要从学生熟悉的内容、场景入手,切莫自说自话。
程教授举例:“大部分学生还没到喝茶的年纪,你跟孩子讲英国人喝下午茶他们是没有感觉的,想要课堂互动好,就一定要找孩子感兴趣的话题。”
首期教育云峰会得到了很多一线老师的欢迎。来自北京市第二十五中的王老师认为,绿幕+真人的方式让在线课堂的体验再上新台阶,未来有望成为在线课堂标配。另一名来自郑州实验中学的张老师认为,嘉宾的精彩观点对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融合非常具有启发性,未来的教师必须具备持续学习的能力,以应对不断变化的教育新环境。
后疫情时代,在线教学从“新鲜感”逐步走向“新常态”,这需要教师不断学习,转变传统思维,拥抱新时代、新变化。8月6日上午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编辑室主任、编审王永春,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数学编辑室主任、编审李海东也将会带来最新教研分享,欢迎全国范围所有感兴趣的教师观看,切实提高教研水准。
目前首届“互联网+教育新生态与学科核心素养”云峰会精彩内容在未来网、燃新闻等媒体联合发布,一起小学老师、一起中学老师、一起云教研平台亦可同步收看。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