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总是忍不住对孩子发脾气事后又自责该怎么办?
导读:
那些总是被坏情绪所掌控的父母,不仅会阻碍孩子身体的健康成长,也更容易对孩子造成心灵上的创伤。 是啊,成人和孩子的力量悬殊那么大,孩子的“懂事”可能只是因为对打骂的惧怕和妥...
那些总是被坏情绪所掌控的父母,不仅会阻碍孩子身体的健康成长,也更容易对孩子造成心灵上的创伤。
是啊,成人和孩子的力量悬殊那么大,孩子的“懂事”可能只是因为对打骂的惧怕和妥协。而且这种惧怕和妥协,一旦形成,就没那么容易被改变了。
说的是有个男孩脾气不好,于是他的父亲就给他一袋钉子,并且告诉他,每当他发脾气的时候就钉一根钉子在后院的围篱上。
这时,父亲告诉他,每当他能控制住自己的脾气的时候,就拔出一根钉子。一天天过去,男孩告诉父亲,他终于把所有的钉子都拔出来了。
父亲握着他的手来到后院说:你做得很好,我的好孩子。但是看看那些围篱上的洞,这些围篱将永远不能回复成从前。当你向别人发脾气的时候,你的恶言恶语就像那些钉子一样,即使被拔出来,但是也会在别人的心灵上留下伤痕。
这种情况下,哪怕孩子在幼儿园受了委屈,和小朋友之间发生了矛盾,他回到家也不会把心中的不快和委屈说与父母听,因为他害怕已经受伤的心灵,再次遭受父母的言语攻击和伤害。
还有的孩子撒谎是为了逃避惩罚,比如考试成绩不理想、淘气惹祸了,孩子会对告知父母的结果做一个预判,因为知道父母肯定会暴躁、生气,甚至揍他一顿,为了避免挨打,孩子只能撒谎。
将6个子女全部培养成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博士的“韩国首席妈妈”全惠星曾经说过,孩子无时无刻不在用他们敏感的眼睛观察着父母。他们会从父母身上寻找具体的角色榜样去效仿,并且把这些特质变成自己的。所以我们常常会发现,自己身上有很多父母的影子,就是这个原因。
研究表明,挨过打的孩子,长大后为人父母时打孩子的概率也会更高。由脾气暴躁的父母养出来的孩子,会更容易延续坏脾气,不仅如此,他还可能会把这种暴躁的脾气传递给他的孩子。
父母生气时随意的几句否定、评判,可能会给孩子带来消极的心理暗示,形成强大的“反自我”意识,即使成年后,他们还习惯性地否定自己,不相信自己。
不仅如此,父母脾气暴躁,对于一些敏感的孩子来说伤害更大,一旦父母朝他们发脾气,他们就会担心,父母是否不爱他们、不喜欢他们了。安全感的长期缺失让他们变得胆小、怕生,害怕自己稍有不慎就会惹父母生气。
很多父母也明白对孩子发脾气这种行为不好,但一遇到孩子调皮、任性的情况,他们还是会压抑不住内心的“小怪兽”。别着急,本周的亿童情商智商课程·父母课程的教育方略就以“掌控情绪,无需靠‘忍’”为专题,为爸爸妈妈们深入解读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做一个温柔而坚定的父母!
小编提前剧透一番,课程“情绪产生的ABC原理”就挺实用,它告诉大家一个非常重要的道理:决定我们情绪的并不是诱发性的事件,而是我们对事件的看法和信念。因此要想改变消极情绪,我们就得先识别出自己不合理的信念,那该如何发现自己不合理的信念呢?又如何化解消极情绪呢?一起来小程序学习吧!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