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计划表里的“乾坤”
导读:
飞行日训练计划是组织实施飞行训练的基本依据,是训练意图的具体体现,对于完成飞行训练任务、提高飞行训练质量、保证飞行安全和提高部队战斗力有着重要作用。一份好的飞行计划,体现了...
飞行日训练计划是组织实施飞行训练的基本依据,是训练意图的具体体现,对于完成飞行训练任务、提高飞行训练质量、保证飞行安全和提高部队战斗力有着重要作用。一份好的飞行计划,体现了一个单位飞行训练民主情况、组织谋划能力,以及对全局的把控、科学的统筹、细节的关注,等等。
北空航空兵某部坚持按纲施训科学组训,制订训练计划方案科学合理,筹划准备严密细致,部队在演习、驻训、打靶等多项重大任务中表现优异。
3月下旬,该部圆满完成了某项驻训任务。但在制定归建后首个飞行日计划时,几名飞行领导干部有了不同意见。
部队长张剑武提出,安排后半夜飞行训练。当即有人提出不同意见:部队刚归建,后半夜飞行对飞行员精力消耗太大,还是飞昼间课目更为稳妥。
按照《大纲》规定,后半夜训练每年组织的次数并不多,这才3月份,后面时间还很多,为何着急飞?记者也心生疑问。
“虽然部队刚归建,但是大家得到了充分的休息,都能胜任任务。而且部队4月份又将外出执行任务,临走前的几组飞行日要进行针对性训练。如果不抓住时机飞,恐怕就不能按《大纲》要求完成任务了。”
张剑武把想法和盘托出,大家进行了热烈讨论。最后,他们综合飞行中队意见,确定组织后半夜飞行训练,并稳妥起见对占场时间进行了调整。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张剑武说,在制定飞行日训练计划时,上级有关训练的指示、各种训练大纲、本单位飞行训练的水平和条件等等,都要全面考虑、综合权衡,这样才能保证飞行训练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记者了解到,在制定飞行日飞行计划时,他们既要根据训练目标的要求,保持训练内容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又要按照掌握飞行技能的客观规律,对不同的飞行课目和不同的训练对象,因人而异安排训练的进度、强度、时间等。
走进作训股,一台办公电脑上的训练进度监控表吸引了记者的目光。点开这张电子表格,单位月、季度、年度训练任务完成情况,每名飞行员各课目已飞架次及任务完成情况等,一目了然。
“表格上的内容是制订计划的重要参考。”参谋杨保军说,制定飞行日训练计划时必须通盘考虑,按照训练进度确定各练习的架次,再根据每名飞行员的任务完成情况、间断时间、练习架次等因素来确定训练课目。不仅如此,他们还对这几年每年天气和全年飞行时间情况进行统计,估算出每月可飞时间,合理安排训练计划。
4月7日,部队组织飞行,记者在塔台看到了当天的飞行训练计划表:即将执行驻训任务飞行员进行针对性训练,新飞行员飞仪表特技、战术课目,间断时间较长飞行员带飞、单飞……每名飞行员、每个架次都有恰当的难易度。
“安排计划要根据每个飞行人员的特点,无论是进度、强度、时间等,都要因人而异、合理穿插。”该部王参谋长说。制定飞行日训练计划,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必须根据天气特点、飞行课目的难易程度、训练水平、保障能力、人员思想、技术和身体状况等实际情况,经过精密计算、合理编排,才能使计划科学合理和切实可行。
他先联系了周边的几个部队机场,询问对方这几天有无飞行计划,并不时在笔记本上记录下时间、课目、空域等。接着,他又给几个单位打去电话,征求各中队飞行训练计划安排的建议,询问参训飞行员、飞机、保障等情况。
一页纸的计划书,组成要素却很多。就拿收集飞行员情况来说,不但要了解思想、技术、身体情况,还要掌握上个飞行日完成任务情况,飞行间断时间和月份(专项)训练计划及进度情况等。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这样一个细节就很能说明问题。3月底,该部连续两天组织下半夜飞行训练,每天飞到凌晨3点多。在制定飞行计划时,考虑到训练强度对飞行员身体的影响,该部安排飞行员分批进场,把第一天飞行的最后一批次的飞行员安排在次日第二批次升空,为飞行员“争取”到了更多的休息时间。
除了团领导,3名师飞行领导干部也到了这里,再加上航医、各飞行大队大队长、教导员和几名参谋,把屋子挤得满满当当。
相关人员汇报天气情况和飞行员思想、技术、身体情况后,指挥员、飞行大队长史录权,向大家讲解计划的主要意图、制定计划的思路及大体安排。
“既然明晚天气可能变坏,再飞跨昼夜就不合适了。”一名飞行员率先发言。大家展开讨论,最终将计划由跨昼夜飞行改为昼间飞行,晚上的2批次取消,白天增加1批次。
这边话音刚落,飞行大队长马保龙提出建议:飞行员贺敏要飞的两个架次,被安排在了第一批次和最后一批次,建议改为前两个批次。
“这样安排更为合理,贺敏飞完两个架次,把飞参判读后就能回去休息了。如果间隔时间太长,他不但要从宿舍到外场多往返一趟,而且飞完第一批心里还惦记着下一批次的事,其实也休息不好。”看出记者的疑惑,马保龙解释道。
记者了解到,部队党委充分发扬军事民主,鼓励大家在计划研究会上亮出观点,集思广益,力争把计划制定得更加科学合理。
计划确定后,还要发到每名飞行员手中,让他们检查个人任务是否胜任和符合规定,并鼓励他们提出意见建议。
不久前的一个飞行日,部队即将下达任务。史录权向指挥员提出,有一组自由空战训练长僚机搭配应该调整。
原来,担任长机的飞行员徐虎1对1自由空战练得次数多,2对2自由空战练得次数少,同组训练中的飞行员王英林2对2自由空战已经练过十几次。虽然徐虎也能胜任任务,但是史录权经过慎重考虑,还是认为由王英林担任长机最为合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