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五一出游请保持这样的好习惯
导读:
在近日举行的“健康餐饮新时尚”云讲坛上,张文宏表示,五一小长假即将到来,大家最大的犹豫在于出不出来,出来以后怎么办。“欧美有‘复工犹豫’,我们是‘五一犹豫’。如今国内的疫情...
在近日举行的“健康餐饮新时尚”云讲坛上,张文宏表示,五一小长假即将到来,大家最大的犹豫在于出不出来,出来以后怎么办。“欧美有‘复工犹豫’,我们是‘五一犹豫’。如今国内的疫情到了关键节点,但是国际疫情没有结束,也有输入风险,所以大家非常犹豫。”
张文宏表示,戴口罩、洗手、分餐、复工复产、逛街都很重要,这是新常态。逛街是很重要的,老百姓需求逛街,城市的经济生活也需要逛街。
张文宏认为,逛街出来吃饭,吃饭怎么吃是关键问题。分餐制解决了公众一起吃饭、把口罩摘下来的时候怎么做,是非常重要的,给生活恢复常态化提供了“武器”。
张文宏说,分餐是一个概念。简单说,筷子不要混一起,间接混一起也不行。比如说豆沙甜汤,每个人用自己的勺子去舀,那这锅豆沙汤团,就是一个洗调羹的水。但是,我们在外面觉得恶心,在家往往就不觉得。
张文宏认为,“分餐制不是愿不愿意的问题,而是就是要做。不分餐,在疾病面前,就是裸奔。不做就要承担后果。”
张文宏还建议,大多数饭店都会提供公筷公勺,大家要养成一个习惯——“麻烦”别人,提供公筷公勺。在家里,家人在一起热热闹闹的,大家要用公筷夹菜放到自己碗里。“大家应该最大程度做到,一起吃饭时稍微坐远一点,实行分餐制,这是一定要做到的。”
张文宏表示,拿自己筷子给别人夹菜,在中国认为是好客的表现。“你说,如果吴院长(吴凡)给我夹菜,我到底吃还是不吃?”
与张文宏共同出席讲坛的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吴凡则表示,不能封锁生活,生活要缤纷多彩,两者要平衡。公勺公筷分餐制,就是找到平衡点。
中国的传统习俗,关系好才一锅吃,分餐感情在哪里?其实不然。吴凡表示,分餐不仅防止传染,还涉及营养问题。分餐好处,吃多少,都在眼前,看到总量,也看到不同菜的搭配。品种上有概念,总量也有控制,对摄入优质蛋白有所帮助。
目前,游玩上海景区最便捷的方式是通过“沪游码”进行预约,目前沪游码覆盖沪上165家文旅场所,市民和游客可通过微信、支付宝扫描“沪游码”,或通过“游上海”APP、小程序、公众号进入使用“沪游码”,在列表中选择目的地景区,即可实现“远程预约”。
对于还有一些“沪游码”尚未覆盖的景区,比如上海欢乐谷、上海影视乐园、上海方塔园等,则可以通过各景区的官方微信公众号进行预约,或者获取预约方式和入园信息。
目前,虽然规定进入景区要先预约,但并未强制要求一定要提前多久预约。实际上,景区只要名额未满,在游玩当天,包括到达现场后也能进行预约。
不过,由于疫情期间景区实行严格限流措施,日接待游客量不得超过核定最大承载量的30%,所以对于一些热门景区,还是提前进行预约比较放心,以免出现到达后不能进入的尴尬。
一般而言,景区预约时需要登记预约人的姓名、电话、身份证号码等个人信息。通过“沪游码”预约的话,游客只需在第一次扫描沪游码后根据提示进行一次实名制登记,之后在进入上海的各文旅场馆时无需重复填写,即可实现预约、登记、入场等程序,实现“一码游上海”。
如果是家庭或者多人出游,考虑到一个一个预约比较麻烦。目前,大多数景区都可以实现集体预约,比如朱家角古镇,一人最多可以为5人进行预约。
另外,一些需要购票的景区,因为实名制购票,所以每个人的身份证信息需要等级,在预约时也会要求更加严格。
另外,绝大多数景区都有现场工作人员或者志愿者,可以帮助老人现场预约,一些景区还会为老人开出专门的绿色通道。
对此,上海欢乐谷规定,游客线上预约成功后,凭“订购清单”中的“消费凭证码”及本人身份证件即可入园;没有身份证的儿童可在现场出示“消费凭证码”后,凭户口本原件验证入园。
目前,许多公园或景区都会在自家微信公众号上及时发布限流信息,同时,“上海发布”的“景区实时客流”中,也可查询上海多个A级景区和公园的实时客流量。在预约前可以查看客流,选择错峰出行。
特殊时期出游,游客出游前,应查询目的地开放、限流措施,了解门票预约、信息登记方式,还需要带好证件、备好健康码。自觉遵守旅游目的地和景区疫情防控制度,接受测量体温、查验健康码、分时限流、保持间距等要求,游览中要做好自我防护,戴口罩、勤洗手、不聚集。
今天,市商务委、市市场监管局制定的上海市地方标准《餐饮服务单位分餐制管理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正式发布。
“分派式”应优先选择自取有难度的菜点进行分餐,对需要展示整体造型的菜品,宜先展现后分派。分餐时宜考虑分派数量、分派后的形态、分派后的上菜速度、分派后菜点的温度等进行合理分餐。
“位上式”的服务人员应将菜品按人份分至相应的餐具后上席,保证菜品温度和适宜口感。需要保温的热菜,应事先对餐具加温或选择自带加温功能的餐具。需要保冷的冷菜,应尽快上菜并引导就餐者即时食用,宜采用冰块、干冰等保冷措施。
“公筷公勺自取式”则首先要求公筷公勺符合DB31/T 1223,服务人员应引导就餐者使用公筷公勺,发现公筷公勺有污染或混用时应及时更换。
“自助餐式”应在食物加工和成型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就餐者便于拿取,应对食物采取相应的保温或保冷措施,应配有相应的取食公用餐具,并配有放置餐具的托盘等用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