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体能训练的产生与发展
导读:
。在这个时期体能训练代表的是其最原始的概念:军事能力的训练。而这种能力的训练目的也仅仅是为了满足基本的生存需求。在奴隶社会,除了爆发争权夺利的奴隶主之间的战争外,奴隶和奴隶...
。在这个时期体能训练代表的是其最原始的概念:军事能力的训练。而这种能力的训练目的也仅仅是为了满足基本的生存需求。在奴隶社会,除了爆发争权夺利的奴隶主之间的战争外,奴隶和奴隶主之间矛盾冲突也常常爆发大规模的起义战争。奴隶主为了巩固和发展自己的势力,开始重视军队的训练,一些劳动工具转变为作战武器,还不断改进和发展战争工具,从而推动了武器的制造,提高了使用武器的技能。由于战争的频繁爆发,尚武的风气在整个社会中形成。
。其中射和御两项就是来源于射箭技术和驾驶马车的技术,而这两项技术正是统治阶级奴隶反抗的军事本领。战国时期的魏武卒,历史上就有如下描述“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矢五十,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中试则复其户,利其田魏武卒宅。”也就是说,士兵身上必须能披上三重甲(内外三层防护服或者就是重甲的别称),手执长戟,腰悬铁利剑,后负犀面大橹,50弩矢和强弩,同时携带三天军粮,半天内能连续急行军一百里的士兵,才可以成为武卒。可见当时人们对士兵体能的重视。
人类文明进入到封建社会,物质、文化、生活等方面较之以往有了质的改变。在这个时期体能训练所涉及的领域内开始有了对“人”的认知和对“生命”的追求。 因为生成环境的不同,东西方文明在同样的封建制度下,开始分化出不同的政治生活方式,大体来讲主要是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东方文明和以契约精神为代表的西方文明。但是在体能训练领域的分化大致上却是基本相识的,主要有以下三类:以军队武力为追求的体能训练;以私力救济所需能力为追求的体能训练;以生命健康为追求的体能训练。
2.1 以军队武力为追求的体能训练以唐代军队的体育锻炼活动为例,唐代军队中的器械主要有长枪、陌刀、铁锤、拍刀、巨棓等,它反映出唐代军事体育的多样性。但这些训练是以提高作战能力为目的的,在达到目的过程中,必须进行为提高体能的锻炼。唐代军队中既具娱乐性、又包含军事训练意义的体育活动,还是角抵、马球等项。
角抵由于它所具有的格斗技能、攻杀手段等属性,故一直也是军中常戏,唐代亦然。如左右神策军中多擅长角抵之徒,皇帝赴神策军中观看这一活动,《旧唐书·穆宗纪》载,穆宗即位后,“丁亥,幸左神策军观角抵及杂戏”,“自是凡三日一幸左右军……观角抵、杂戏”。唐中央的“六军宿卫皆市人,富者贩缯彩、食粱肉,壮者为角抵、拔河、翅木、铁杠之戏”(《旧唐书·兵志》)。
视养马,“马者,兵之用也……自贞观至麟德四十年间,马七十万六千”(《书·兵志》)。只有马而不善骑,当然达不到养马的目的,大概基于这种认识,唐太宗才让皇亲贵族“比亦令习”既可练兵,又能娱乐的马球运动的。到天宝六年,马球迷唐玄宗的体会更深,认识到马球是“用兵之计”,“武由是存,义不可舍”,不能“徒习于禁中”,而要“示于天下”,并下诏将马球推广到军队中,使之成为练兵的手段[1]。西方社会以重装骑士为例,全身欧洲板甲,一般米兰和哥特全身甲重量在30-35kg左右。骑士的除了盔甲一般还有盾牌,长矛,单手剑,顶头槌等,重量加起来可能也要超过20kg左右。再加上人的体重,战马是很难长时间行进的。骑士枪一般无锋,长4至5米的圆锥型(也有改进的版本为方形带边锋的),上尖下粗,底端有一个向外扩大型的护托,内部为枪柄。
2.2以私力救济所需能力为追求的体能训练在中国武术领域具有代表性的少林武术中,有着关于“少林七十二艺”的记载。
七十二艺练功之要旨:固在乎强健体魄,坚筋肉,却内邪,御凌侮,然而非空言所能致效者,必须认真从事练习,不荒不怠,而后能成。
知此三要、五忌、七伤,始足与言练功。练功之法可分为数期,最初一步,先练皮肉;次则进而练筋骨,皮肉筋骨既坚实;更进而练习各部之实力,实力既充;然后更进而练习运气,此法如能任意往来,则大功成矣。练习何种功夫,必能速效也。
在中世纪的欧洲,击剑与骑马、游泳、打猎、下棋、吟诗、投枪一起被列为骑士的七种高尚运动。为了研究和推动击剑技术的发展,欧洲各国纷纷成立击剑行会(协会和学校)。西班牙被认为是现代击剑运动的摇篮,第一本击剑书籍就由两位西班牙教练编著。
14世纪在西班牙、法国和意大利出现了一个令人炫目的骑士阶层,他们以精湛的剑术纵横天下,博得了广泛的美誉。此后各国贵族纷纷效仿,一时间成为上流社会的时尚,以致于发展到贵族之间解决纠纷,动辄拔剑相向,一剑定生死。16世纪末和17世纪初的欧洲盛行决斗。在这种形势下,为了满足人们对击剑的爱好和需要,又不至于伤害生命,一种剑身较短并呈四棱形,剑尖用皮条包扎的新型剑被设计出来,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并得到广泛开展,这便是花剑的雏形。从此,在欧洲的习武厅、击剑厅及专业学校里,花剑的击剑方式逐渐形成并日趋完善。
2.3以生命健康为追求的体能训练中国传统导引养生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五禽戏》为例,其创编者华佗(约145-208),出生在东汉末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华佗传》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兼利蹄足,以当导引。体有不快,起作一禽之戏,怡而汗出,因以著粉,身体轻便而欲食。普施行之,年九十余,耳目聪明,齿牙完坚。
在西方,对于生命健康为追求的体能训练活动一直到文艺复兴时期,还停留在理论研究的层面,和自然科学的进步联系在一起。
这是因为,欧洲中世纪基督教的禁欲主义对欧洲文化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轻肉体,重精神”被当作中世纪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对中世纪神学思想有重要影响的米兰主教奥古斯丁正是这一思想的倡导者。体育被当作是满足人们欲望的一种重要形式,被基督教价值观所否定,以至于人们将参加体育活动当作是一种羞耻的事情。另外,中世纪人们对于死亡和末日审判的畏惧,使得他们不得不重视灵魂的纯洁而忽略身体的健康
[2]。中世纪后期具有时代特征的骑士文化,为近代的体育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此时的骑士在外表上像修士,实质上却是军人。中世纪骑士体育组织隐藏于骑士军事集团中,并不是一种单纯的体育组织。第一次远征自1096~1099年结束后,此后建立起四个国家。在穆斯林世界的虎视眈眈之下,国家处于动荡不安之中。于是,罗马教皇组织起了历史上著名的3大骑士团,即善堂骑士团、圣殿骑士团和条顿骑士团。这些骑士团内部为了自身的需要,积极组织骑士开展比武、健身等体育活动,但这并不属于以广大人民群众为参与对象的以生命健康为追求的体能训练,仍属于军事体育的范畴。
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40年代)通常认为它发源于英格兰中部地区,是指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早期历程,以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为开始的标志。与此相对应的正是中国的近代社会,一般指1840年鸦片战争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这150年。体能训练在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指引下全面发展。而中国社会继续经历着封建王朝的统治(明、清),其在体能训练领域仍旧保持着自己旧时的模样。
但这种落后只是在工业时代才显现出来,真正落后的开始却是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开始的。欧洲11世纪后,随着经济的复苏与发展,人们开始追求世俗人生的乐趣,而这是与天主教的主张相违背的。在14世纪城市经济繁荣的意大利,最先出现了对天主教文化的反抗。当时意大利的市民和世俗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文化主张。因此,文艺复兴实际上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文艺复兴是指发生在14世纪到17世纪的一场反映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欧洲思想文化运动。欧洲社会在文学、美术、音乐、天文学、数学、物理学、生理学和医学、地理学、建筑学、心理学等领域全面发展。
1811年、柏林。拿破仑在耶拿战役中打败普鲁士军队,一所普鲁士学校的校长弗里德希·路德维希·雅恩把战败原因归结于士兵的身材都太柔弱,于是5年后在柏林郊区建了一个露天的“健身房”,把它称为“旋转板”演习场,用来强健士兵与年轻人的体魄,并结合古希腊体育运动设计出了单杠,跳马,单杠等运动。
19世纪的中叶商业化的健身房开始崭露头角,由一个玩杂耍的法国人伊波利特·特里亚建立了大型健身俱乐部。在像车站一样的建筑里,他教授人们轻量训练,杠铃、击剑、拳击以及健美操...并用鼓来作为背景节奏。传说现代杠铃也是伊波利特·特里亚发明的。
19世纪后期,摄影技术的发展。当时,“世界健美之父”尤金·山道,就是就特别喜欢通过各种姿势来展现自己的体格,享受别人对他身体的赞美。
他的写真经由录像,健美书籍等进行传播,也使健美开始获得普及。在尤金·山道的健身房里,人们进行像举重,杠铃和哑铃这样的早期项目,客户会在山道本人或他的工作人员的监督下,执行全方位的重量训练。
1941年,漫威也继而创造出了美国力量和精神的代表——美国队长,肌肉发达的超级英雄们透露着美国新的身材崇拜,健美迅速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之中。
与工业时代相对应的中国历史时期是明朝(1368年―1644年,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和清朝(1636年—1912年,中国历史最后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
唐宋以生机勃勃的外向型竞争社会呈现于世界,而朱元璋统治下的明朝则是内向的、反竞争的、缺乏想象力的。朱元璋开创的三百年大明,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朝代之一。而这三百年间,正是中国与西方一个大幅度后退、一个大踏步前进的擦肩而过的时代。
清雍正四年,清廷下了道著名的“禁武令”圣旨:禁止民间人士佩戴刀剑行走,禁止百姓拳斗,禁止民间擂台较技,违者依律重处,擂台死伤按杀人论罪。
练方式仍然是传统武术中的一些训练方式。这方面的一些内容可以参考徐浩峰在李仲轩老人所口述的基础上整理而成的《逝去的武林》一书,其中有着比较详细的记载和反映。
“体能训练的工业时代”这一命名就是直接借用了工业革命的名称,也代表了自然科学的知识正越来越多的进入到体能训练领域,在这个时期的体能训练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特征:一、文艺复兴时期积累的现代科学知识和人文主义思想为体能训练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二、作为东方文明的代表国家中国一步步走向封闭和落后,在体能训练领域仍旧延续着农耕文化的道路前行,主要还是传统武术当中的训练模式。
综上所述,体能训练的发展是受人类文明不断发展的影响的。作为一门与人关系密切的学科,在整个社会中,文化、政治、经济、科学等等各个领域的发展都会影响着人们对自身的认识,也就进一步影响着体能训练领域的发展。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