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

语言能力的培养

原标题:语言能力的培养

导读:

  语言能力的培养_教学案例/设计_教学研究_教育专区。浅谈低年级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标准把原来的传统的听说训练改为“口语交际”,这不仅是提法上的 改变,更是认识上的...

  语言能力的培养_教学案例/设计_教学研究_教育专区。浅谈低年级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标准把原来的传统的听说训练改为“口语交际”,这不仅是提法上的 改变,更是认识上的改变。众所周知,善于与人交际可以说是社会人赖以生存的 需要。因而,从小培养学生的

  浅谈低年级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标准把原来的传统的听说训练改为“口语交际”,这不仅是提法上的 改变,更是认识上的改变。众所周知,善于与人交际可以说是社会人赖以生存的 需要。因而,从小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这种能力比单纯的听 说要求更高,它是一种在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灵活机智的听说能力和待人处事 的能力。 低年级是学生口语交际训练的起步阶段,不仅是在语言积累及语言表达上打 基础,更是其在情感、态度上的启蒙期:要让学生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感受 口语交际的魅力,乐于参与交际活动;在课内外创设的多种情境中,自信而无拘 无束地相互交流;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要实现这些目标, 必须根据低年级儿童幼稚好动、善于模仿,语言经验少的特点,充分挖掘教材中 的口语交际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性地开展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情 境性的学生主体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中也能时时感受到交流的快乐,真正在快乐、 有趣、互动的氛围中敢说、爱说、乐说,从而达到会说的目的。 一、 创设民主、愉快的氛围,让学生敢说。 创设良好的交际氛围,对于学生很重要,只有他们敢说了,训练的首要目的 也就达到了。作为刚入学的小朋友,互相之间可能并不了解,大家在一起学习和 生活了一段时间,已经组成了一个新的集体,应该互相了解,互相帮助。教材中 很自然地在第一次口语交际中编写了“自我介绍”这一内容。老师为了给学生创 设一个敢说,爱说的氛围和良好的交际情境,可以第一个示范给小朋友们“我叫 ××,今年×岁,我最喜欢……”,这样让学生体会教师非常勇敢大方,平等地 和他们一起学习。然后教师再说“谁愿勇敢大方的也自我介绍一下,让老师和小 朋友都认识并记住你呀?”这样一来,小朋友都想说了。这时我们允许孩子们说 得不好,只要他们敢于说,乐于说,就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毕竟这是第一 节口语交际课,在此基础上老师再逐步指导他们说好。 二、 充分挖掘教材资源,提高训练量,让学生在堂上随时有想说、爱说的冲动。 新的课改实验教材中,每单元都设置了专门的口语交际课。内容丰富,富有 童趣且贴近儿童生活,是很好的交际话题。但这些都是在专门的口语交际课上进 行的,每单元只有一至二课时,这样必定会使训练面有限、训练密度有限。要解 决这种矛盾,就要充分利用课文中的资源,在阅读教学中适当渗透口语交际训练, 创造性地挖掘口语交际线、可以从课文内容中扩展交际话题。教材中的许多课文有很大的开放度, 以课文内容为基础扩展开来,会生发出许多学生感兴趣的交际话题。对写景状物 的课文,可转换角色,让学生充当“导游”或“解说员”向“观众”、“游客” 解说,并注意用询答的方式与人交流。如教学《小小竹排画中游》一课时,可设 计“导游”与“游客“的交际场景;教学《自选商场》一课时,可设计“售货员” 与“顾客”的对话。又如教学《要下雨了》这篇课文时,让孩子收集下雨前各种 动物的特殊表现的资料,在课内、课间进行交流。这些训练的机会都取得了较好 的效果。 2、可以从课文的插图人手。课文精美的插图与孩子丰富的形象思维一经碰 撞,必定会闪现美丽的想象火花。让孩子观察插图,想象对话,能更大程度地开 发其口语交际的灵活性与创造性。如第二册语文书的封面,有三个小朋友坐在小 河边,他们在说什么,准备干什么呢?这都给学生以很大的想象空间。我让学生 扮演其中的角色进行对话,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妙语。堂上教师可根据不同的课 文插图,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就图上内容去发挥想象,把想到的用自己的话表述出 来,并彼此间进行交流,从而 培养学生在协作中的交际能力。 3、可以从课文的对话人手。低年级的课文中也有不少的对话段落出现,而 教材中收集的都是有童真童趣的文章。学生在模拟对话的过程中,能受到典范语 言的潜移默化。如教学《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时,让学生分角色对话,当扮演小 壁虎的学生说到句子,“小鱼姐姐,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学生会能感受到 一种有礼貌,与人商榷的语气,从而在日常交际中有意识地模仿、尝试,达到了 口语交际训练的目的。 三、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开展讨论与交流),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 引导,为学生创造一个敢说的氛围,让学生从敢说、乐说、爱说到会说。 教师在课堂上可通过以下方法来指导学生把话说好。 (一) 提出适当的问题以引导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低年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太强。很多学生不知道怎样去学习口语交际,特 别是我们广东方言区,要运用普通话组织语言去练习说话,学生更加不知道该讲 些什么。这时老师就要提出适当的问题去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如在学习课文《小 壁虎借尾巴》,要求学生懂得不同动物的尾巴有不同的用处。老师可以向学生提 问:为什么金鱼、黄牛、燕子都不借尾巴给小壁虎呢?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 去讨论,让学生自己先去找答案。 (二) 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一步步引向深入,以加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 解,让他们更感兴趣地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提高他们说话的兴趣。 一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来了,求知欲也就强了。学生在讨论中把自己的想法 毫无保留地说出来。老师要把握好机会,把学生的思维一步步引向深入,又如《小 壁虎借尾巴》,经过讨论,学生知道了金鱼、黄牛、燕子为什么不把尾巴借给小 壁虎了。老师就可随机一步步指导学生组织语言,发展他们的思维。让他们各个 小组去继续去讨论: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尾巴有什么作用?这样一来,学生说话 的兴趣就更高了。 (三) 要启发学生自己去发现、去纠正错误,从而提高说话的质量。 老师要给一个能畅所欲言的学习说话的环境给学生。让学生在没有压力的环 境下学习。当学生做错题或回答错误时,老师不能马上否定学生的答案是错误的。 而是用鼓励性的话语、眼神去激励学生重新去找答案。必要时给予适当的提示。 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就能有继续学的勇气和信心了。又如看图说话《小鸭子得救 了》,有的学生说“小熊提一桶水放进坑里,鸭子很快就能游上来。鸭子就走了” 这时让其他同学认真听,并就该同学的说话内容提出意见。当时就有同学对刚才 说话的同学提出:“放进”这个词用得不好。当时老师马上指导这个同学联系实 际用一个更贴切的词。最后他换了用“倒进“一词。没有学生发表不同意见了, 老师就提出:别人帮助你后不用说一句就走了吗?经过老师的提醒,他马上就会 发现自己的说话不太完整。于是在故事的结局中加上小鸭子感谢朋友的话。课堂 上就是这样一步步地引导和指导学生用适当的词去组织语言,把话说清楚、说具 体,从而提高说话的质量,真正做到会说。 语文是一门语言艺术。教师不但要善于精心营造快乐、有趣的语言环境,让 他们同学之间互相协助,使学生在别人面前敢于表现自己,并根据教材的特点, 有针对性地进行口语训练,使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慢慢地提高。

返回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共50人参与)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