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心理专家:孩子发脾气是好事别着急!所有父母都该看看
导读:
近来很多家长被孩子发脾气这件事困扰,其实孩子愿意在你面前哭闹、发脾气,说明他愿意与你做正面情感的交流。 在孩子的成长阶段,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绪问题,当孩子心情低落时、...
近来很多家长被孩子发脾气这件事困扰,其实孩子愿意在你面前哭闹、发脾气,说明他愿意与你做正面情感的交流。
在孩子的成长阶段,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绪问题,当孩子心情低落时、遇到挫折时,便会以发脾气的形式来表达。
发脾气本身是无害的,有时候让孩子的脾气爆发出来比憋着更好,家长的正确引导教育才是至关重要的。
气头上的家长常常觉得孩子是在无理取闹,可是冷静下来想想,估计他们也挺委屈的。谁会好端端的莫名开始发脾气呢?
情绪不是什么洪水猛兽,当孩子遇到情绪不佳的状况时,家长们不应该马上训斥孩子“不要哭”,而是应该接纳孩子的低落情绪,引导孩子正确疏通。
一位心理学家也曾表示,孩子发脾气,其实是他们内心脆弱的表现,看似是在向父母施压,实际上是在向最亲的人求助。
他们不会冲着别人乱发脾气,因为在他的潜意识里,只有父母是最亲的人,也唯有父母,可以让自己肆无忌惮,帮自己疗伤。
而他卸下伪装,毫无保留的撒泼,这种方式虽然不好,却也在向父母传递一个求救信息:我心里不舒服,请你帮帮我。
很多时候,孩子发脾气可能会是因为身体不舒服。累了,困了,肚子疼或者头晕,一些身体上的不适都会使孩子的情绪比较敏感。
在家陪孩子玩,自己却在刷手机;带孩子出去玩,自己还在刷手机。孩子遇到问题了,一次次的投来求助的信号,却都被我们屏蔽了。
连脾气都不敢发的小孩,最可怜,如果你是孩子,接二连三地向一个人寻求帮助,可回复你的,只有责骂和暴力,那你还会和他亲近吗?
有多少孩子,一次又一次向父母发出了求救的信号,换来的却是刺骨的暴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孩子和我们一样,能感受父母对自己的态度恶劣,从而离得越来越远。
还有一种很糟糕的情况,就是漠视孩子的哭闹,认为他哭累了,闹够了,就不会再哭再闹了,事情也就解决了。
但当妈妈面无表情时,孩子已经察觉到不对劲,开始变得烦躁不安,试图通过尖叫引起妈妈注意,由于没有的得到正常反馈,最后,孩子开始崩溃哭泣。
长期被冷漠对待的孩子有可能养成两种极端,一种是过早懂事,形成讨好型人格,失去自我;一种是很暴躁,不会控制情绪,容易歇斯底里。无论哪一种,都让人心疼。
在应该打打闹闹、哭哭笑笑的年纪,他们却失去孩子本该有的脾气和任性,看着大人的脸色,深怕一个不小心,就招来父母的不满,每天战战兢兢。
一个人的情商有一个非常大的决定因素Emotional Agility (情绪敏感力)。而取决情绪敏感力高低的因素,主要看小时候他释放情感时,父母对他的态度。
孩子发脾气,的确是不好的行为,但这可以教,可呵斥多了,就只剩下距离和心理阴影了。为人父母,别总想着“改造”孩子,而应该学会“雕琢”。
我们不能以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毕竟他们读过的书,走过的路都有限,但身为父母,我们有责任,用“一稳、二听、三静、四不教、五要狠”的方式,让他们拥有控制情绪的“智慧”。
佛家之言:怒者,心之奴。想要孩子不发脾气,首先父母要稳住做好表率,无论是平常生活中,还是面对他人对自己发脾气的局面,都不要做情绪的奴隶。
孩子发脾气时,你跟他讲道理是讲不通的,先让他把脾气发完,等情绪过去了,再给他一段安静自我修复的时间自我反省。
允许孩子发泄、认可孩子的情绪,让孩子感觉到你并没有站在他的对立面,再循序渐进地说出自己的意见,会让他更容易听进去。
原则性的问题父母要“狠”,无论如何都不能让步。并且要从小教孩子多反省,体会别人的感受,适当克制自己的欲望,不能为所欲为。
最后,请一定记得告诉孩子:我们爱你,无论你是什么样子。那个小小人儿,如果你不说,他还真就不知道呢。
每个孩子的个性不一样,当他们发脾气的时候,家长们需要进行的方式方法会不一样,但是最基础的就是——耐心。耐心地观察分析他们哭闹的原因,耐心地回应。
当然,这个过程可能很漫长,甚至家长们也许都会忍不住失去耐心。但是,育儿即育己,和孩子一起成长,不也是需要修行的一门功课吗?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